据时任六十二军军长的林伟俦回忆,1945年日本投降时,盟军统帅部划分给中苏两国的受降范围是这样的:在中国东北三省、库页岛南部及朝鲜北纬三十八度以北的日军向苏军投降;中国战场(东北三省除外)和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的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
这样划分无疑是非常不合理的,也为后来的越南南北战争、朝鲜南北战争埋下了伏笔——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南的日军向英国投降,朝鲜北纬三十八度以南的日军向美国投降。
当年受降区域的划分是否合理暂且不论,仅看向中国投降的一百二十八万五千日军交出的武器弹药,就会发现其中大有文章:交出的步枪太少,步枪弹太多,手枪太多,手枪弹太少,很显然是有相当一部分步枪被藏了起来,为了跟人数对上号,他们甚至交出了一些备用的手枪充数。
林伟俦当时正在越南受降,他看到了日军缴械清单,并写进了《抗战胜利时的日军投降与我军受降情况》(发表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一百零七辑)一文:“受降接收的枪炮、舰艇、飞机、汽车、服装、粮食、军用器材物品及营房等,都入清册三份,经过双方交接小组人员查点,分别注明堪用、待修、不堪用者,中国取存两份日军取回一份,日军并声言交接武器、装备、军用器材等将为赔偿成费的一部分等语。”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原本是有约定向中国进行战争赔偿的,1945年由中、美、英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可以保留维持其经济运转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和实物,其余的可以用来赔偿。
1946年3月美国政府所制定的“临时赔偿方案”,“先期拆迁”计划将日本工业设备实物的30%作为直接受日本侵略国家的赔偿物资,其中中国可得15%,但是等中国派人去拆迁吴港海军兵工厂的发电设备和码头式起重机的时候,已经做了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又反悔阻止。
1952年2月17日,盘踞台湾的老蒋还占据着联合国席位,这个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并当过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士官候补生的光脑袋,为了取悦美日并保住常任理事国虚名,彻底放弃了应得的战争赔偿。
且不管老蒋放弃赔偿是否出于美国的压力,仅从日本投降时要用武器装备抵赔款一事,读者诸君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林伟俦提供的那张武器弹药清单上有猫腻。
据日军报告,他们在投降时还有四百五十多万军队,其中本土有二百多万,在中国和朝鲜加起来也是二百多万,越南、泰国、缅甸有二十多万,东印度区和菲律宾有三十多万。
向中国投降的一百二十八万日军,总共交出武器弹药如下:1、主要步兵轻武器:步骑枪六十八万五千多支,手枪六十万多支,轻重机枪二万九千多挺;2.主要火炮:一万二千多门;3.各种弹药:步枪弹一亿八千万多粒,手枪弹二百零三万五千多粒,各种炮弹二百零七万多颗;4.主要车辆:战车三百八十多辆,装甲车一百五十多辆,卡车一万五千多辆;5.马匹:七万四千多匹;6.主要航空器材:各种飞机一千零六十多架,其中可用者二百九十多架,待修者六百二十多架,不堪用者一百五十多架,炸弹六万吨,飞机用汽油一万多吨;7.海军主要舰艇:舰艇船舶共有一千四百多艘,其中军舰十九艘,仅有三艘可用,驱逐舰七艘,有六艘可用,鱼雷快艇六艘可用,小型潜艇三艘,有两艘可用,小炮艇二百艘,大部不堪用,其他多是小艇帆船,目多损坏,待修或不堪用。
看了这些武器弹药,我们就会发现手枪和步枪的数量几乎相当,但步枪弹却是手枪弹的九十倍之多,手枪弹还没有炮弹多,火炮数量几乎是大炮的二分之一,这跟日军的建制和装备情况极不相符。
在日军交出的人员清单上,包括日军总司令部一个,方面军三个,军十个,师团三十六个,战车师团一个,飞行师团两个,独立旅团四十二个,骑兵师团一个,骑兵团十五个,海军陆战队六个,独立警备队十九个。
这些日军总数,绝不可能只有一百二十八万五千,更不可能半数装备手枪而另一半装备步枪,六十万支手枪只有二百万发子弹,一支手枪还分不到四发子弹,这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按常理分析,也会发现便于携带的手枪肯定隐藏了一批,同时隐藏的,还有更大量的手枪弹;步枪和机枪的隐藏数量,当然也会远远超过手枪;那些笨重的火炮和难以隐藏的舰船、装甲车辆、飞机,倒是可能全部交出,在交出之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破坏,所谓“日军投降前擦好枪支”,那只是二鬼子替他们洗白而已——笔者生长在东北,据家中老人讲述,投降后的日军就像丧家犬,他们见人就鞠躬,用一切东西换玉米土豆吃,早就没了纪律和嚣张,让他们擦拭武器,那等于赶猪上树。
普通士兵灰心丧气,但总有一批军官贼心不死,幻想着有一天能卷土重来,所以埋藏了大量武器弹药。
笔者所在的地方有一座“四方山”,山顶有一个洞,从洞口能看到里面很深,深处还有栅栏,洞口旁边,还有大量未及铺设的带刺铁丝网,有拖拉机手还拉到废品收购站换了不少钱。
据林伟俦看到的报表显示,日军投降时,还有日侨七十八万四千多人,韩俘和韩侨约六万五千多人,加入日军的台人也有四万多人,这些人从1945年10月开始遣送,直到1946年6月全部遣送完毕——这又是一处对不上号的地方:那个立碑的县,所谓的“日侨”,也就是“武装开拓团”就有四千八百二十八名,与当地人通婚后,人数已经上万。
日军数量对不上号,武器弹药也对不上号,那些武器和日军、半日军(武装侨民)去了哪里呢?当时负责遣返的东北行营督察处中将处长文强在《口述自传》中,日本侨俘管理处情报组中校组长、韩籍人张瑞在《原国民党军统局东北区“对韩工作”的阴谋活动》《原国民党军统局东北区“对日工作”的阴谋活动》(《辽宁文史资料》第九辑)中,日本侨俘管理处少将处长李修业在《遣送东北日侨俘的回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九十一辑)中均有提及。
李修业提供的数字,跟日本上报的数字同样对不上号:“据长春日侨联络处主任川岛武夫说:“自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来到东三省的日本人由二十余万增加到一百一十万之多,其中还不包括三十万日本军队在内。”
李修业回忆:“1946年哈尔滨、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等地的日侨约二十五至三十万人;长春、吉林、沈阳、鞍山、抚顺、锦州和阜新等地的有九十万人;旅大、营口和风城等地纳有二十万人;另外,内蒙地区约有十二万人,共计一百五六十万人以上。日本投降前,先后回国的高级官员家属和富有的日本人,约有十五、六万人:投降后,又陆续回去约十万余人。当我接收时,留在东北各地的日侨还有一百一十万人左右。”
全国总共遣返回去的是七十八万四千,仅在东北实际滞留的就有一百一十万,这两个数字有三四十万的差距,那么这三四十万人哪里去了呢?其他地方的也算上,再加上瞒报的日军人数,又将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数字?
对不上号的人数,对不上号的枪支弹药,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些人隐藏下来要做什么?那些隐藏起来的枪支弹药,现在挖出来还能用吗?
李修业自己也承认,日本侨俘管理处留用了多少日本人,连他这个处长自己都不清楚,他1947年被陈诚逮捕后,他管理的日本战俘和侨民都放了羊,再加上陈诚在东北屡战屡败,那些侨俘的去向,就没有人再关注了。
算一下时间,如果那些侨俘隐藏下来,现在也应该有孙子了,他们自己不说,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血统,至于他们在得知自己真实身份后会做些什么,读者诸君想必也不难猜测吧?
高开网配资-高开网配资官网-全民配资股票平台-炒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